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蔡跃洲说,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提炼有效信息,并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各主体间实时传递,极大地解决了以往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充分问题,并由此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其实,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国本身便拥有良好基础。
庞大的经济规模、齐全的产业门类,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数据资源。近年来,中国以数据要素采集、加工、流通、应用等为主业的数据型市场主体总量快速增长。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地均高度关注数据要素资产化管理。
不过,受制于数据权属制度、定价制度、分配制度不明确等世界共性难题,这种对数据资产化的探索一直处在初级阶段。当各方对数字资源、数字经济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共识,中国推动改革、寻求突破的步伐也在加快。
2022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出炉。作为首部从生产要素高度部署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国家级专项政策文件,“数据二十条”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为主线,力图以基础制度解决这一过程中的基础问题。
2023年,中国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这个新部门将有力促进数据要素技术创新、开发利用和有效治理,以数据强国支撑数字中国的建设。
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富集的数据资源还在不断积累。2023年,中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泽字节),同比增长22.44%。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说,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需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动力。

梨花教育:(改革进行时)从数据资产“入表”看中国要素市场化不断突破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从数据资产“入表”看中国要素市场化不断突破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在中国,数据正越来越值钱。 2024年1月1日,标志着数据资产“入表”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数据资源可作为资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