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游,是当下中小学生群体疯狂流行的一种新型社交媒介。学生们须通过随机抽取购买的方式去集齐某主题全套动漫卡,为此他们整盒整箱购买后“拆卡”,拆到稀有卡片可在同学间花钱交易,最贵的一张卖到上万元。

  现在,这股“拆卡风”从线下刮到了线上。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网络直播间里“买家下单,主播代拆”的形式吸引了大量未成年人,而网络平台拦截未成年人的措施形同虚设。专家指出,直播间拆卡有涉赌风险,未成年人容易成瘾且过度消费。

网络直播拆卡正在“围猎”未成年人

  直播拆卡在中小学生群体流行

  晚上7点,网络直播间内不时响起“欢迎新来的小宝”的声音。主播正在镜头前快速地剪开5包动漫小卡,向买家展示内含的卡片图案,然后按稀有等级将卡片码放在置物架上。展示完后,主播便会统一将卡片打包发货给买家。

  这场直播从晚上7点开始,一直到凌晨仍有上万名观众,比拼谁更“欧气(幸运)”的游戏一刻都没有停歇。

  继盲盒、刮刮乐之后,被称作“抽抽乐”的拆卡在中小学群体中流行起来。与盲盒类似,拥有不同卡面图案的卡片被随机装入卡包中,包括普卡以及不同等级的高位卡,如中级卡、高级卡、稀有卡、隐藏卡,等级越高的小卡抽中的概率越小,一些稀有卡甚至可以在二次售卖中升值。

  多名受访的中小学生均表示自己玩过这种抽卡游戏,“在班级里很流行,学校门口还有很多地方都有卖。”来自广州的小学生小睿说,以奥特曼卡片为例,一包在1元到300元不等,价格越贵出现“好卡”的可能性越高。同学之间还会交换卡片,甚至还会用钱买卖,“曾有同学拿出大百元购买‘好卡’,听说是拿妈妈的钱” 。

  卡牌成为中小学生群体一种新型社交工具,拥有相同爱好的人通过卡牌这一实物形成小圈子。“卡圈”的火热也让商家瞄准了学生群体这块“肥肉”,做起了直播间“代拆”生意。

  在诸多代拆直播中,“小马宝莉卡”最受中小学生喜爱。在短视频平台以“拆卡”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了大量以“xx拆卡”为昵称的主播,一位专门做“小马宝莉拆卡”的主播“楚楚拆卡”粉丝量近50万。

  直播拆卡涉嫌赌博,有未成年人消费近万元

  记者调研发现,直播拆卡暗藏诸多风险隐患,原本的娱乐性质已然变质,某种程度上成为“围猎”未成年人的新型“互联网赌场”。

  直播拆卡和“盲盒经济”相似,未知感诱导消费者不断去购买。专家指出,在直播间通过“以小博大”的玩法,再进行兑现,是涉嫌赌博的行为。“购买卡包通过拆卡获得稀有卡、高级卡等高价值卡牌的机会,这样的概率游戏会让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觉得刺激而沉迷不已,获得类似赌博般的快感。”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子殷表示。

  在拆卡直播间中,主播往往拥有一套“洗脑”技巧。除了使用快节奏的语速和手速展示,还有一套娴熟的话术引导观众下单,“恭喜xx宝贝,开出了SSR(稀有卡的一种)”“今天还没出过黑背(稀有卡的一种),大家现在下单机会很大”“下单满499就送一盒”。更有不少直播间推出新人下单9.9元福利,解锁第一单之后,观众就一步步加大投入。

  为了让“下注”金额不断膨胀,商家已经不满足于基础的拆卡方式,而是将“刺激”层层加码,玩法不断升级。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直播间拆卡推出了数小马、做公主、大非酋等玩法,在拆卡的基础上新增了奖励内容。以数小马为例,每包“小马宝莉卡”的卡面上画着不同数量的小马,拆卡后计算卡面上的小马总数,不同数量对应着不同的奖励,而“大奖”则是可以得到一盒“小马宝莉卡”。

  记者发现在一个名叫“拆卡叨叨”的直播间内,有人以“箱”为单位下单,被称为“抬箱”。而在“涂涂拆卡日记”的直播间内,主播自述有未成年人从今年5月7日开始陆续在直播间内下单,总计消费8000多元,最后该未成年人父母向直播间要求退款,最终未获得官方支持。

  平台拦截系统形同虚设,需加强监管

  网络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要求商家在商品详情页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消费提示,并通过开启青少年模式或大数据对消费行为识别等方式,阻拦未成年人开播、看播、连麦,也无法充值、打赏消费和提现等。多家平台均否认自己存在直播间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的“赌卡”行为,但记者调研发现,未成年人参与直播间赌卡现象普遍存在,所谓的拦截系统形同虚设。

  记者调查发现,直播间的角落会摆有“未成年人禁止下单,拆封不退不换”的标识,购物选项中还会让买家选择“我已成年”的选项,但这种“自检自查”的方式根本拦不住未成年人。来自广东中山的小学生小彤说,班上不少同学会在直播间代抽,也会在一些平台添加商家为好友后进行支付。“交易过程中,商家并不了解买家的情况,也不会询问买家是否成年。”

  专家指出,摆牌展示的行为并不能有效阻止未成年人进入直播间消费,也不能免除直播间和平台的责任。

  今年2月,为了防范涉赌风险,部分平台发布专项治理公示,但整治公告过后,拆卡直播间内的“顽症”仍未得到解决。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彭君说,从心理健康和咨询的角度来看,这种直播拆卡活动满足了直播间成员(包括未成年人)几种心理需求:第一是对新异刺激的需求,类似于近几年流行的开盲盒,一套卡牌里的内容都是新鲜有趣,包括特级卡片也是随机的等,这是调动个体与生俱来对未知的好奇。第二是归属感,喜欢同类内容的人聚在直播间里可以获得归属感,现在未成年人因兴趣爱好的差异,会更愿意和“同担”“同好”进行互动分享,获得社交归属满足。

  她说,对未成年人可能的危害是成瘾和过度消费,在适当的时间观看直播和在合理范围内购买自己喜欢的卡片,并不构成危害,这是属于未成年人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然而,这类直播因其有规律的节奏、不断的新鲜刺激,可能会导致人进入一种“成瘾”反应,影响了休息进而影响学习、生活、现实社交,或者因为与他人攀比而盲目购入大量卡片,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等。

  郑子殷建议,相关平台应当规范消费行为,购买平台礼物产品时二次验证,核对身份信息、消费前人脸识别,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同时应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平台还应加强主播管理,禁止用夸张的诱导性等词汇对拆卡概率做虚假宣传。严管实物奖励,严管宣传低价卡命中稀有卡等以小博大的涉赌行为。”郑子殷说。

  而对于网络监管部门而言,应当定期和教育部门及时更新针对未成年人的新型网络侵害行为,通过学校的网络素养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防范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记者郑天虹杨淑馨)

[ 责编:袁晴 ]

代人转账竟是诈骗一环!警惕电诈套路新花样

  近年来,为响应体育总局《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关于“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自主品牌体育赛事”的精神,作为国内卡牌行业领军企业,卡游推出原创TCG赛事“英雄对决”,在国内掀起卡牌竞技风潮,2019年以来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举办了3000多场比赛,吸引20多万选手参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TCG竞技赛事之一。

  卡游英雄对决是卡游推出的集换式卡牌竞技活动(Trading Card Game,简称TCG),主题围绕“IP、收藏、社交、竞技”四个关键词进行,通过新手赛、月赛、SP赛、城市巡回赛、城市公开赛的形式在全国召集玩家,进行线下卡牌对战选拔,最后进行大奖赛,角逐全国冠军。

  本届大赛的241位参赛选手来自全国18个省份。这些选手经过全国巡回赛激烈角逐胜出,巡回赛于2023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覆盖35个城市,总参与人数达到2996人次。在这场兼具竞技精神和文娱享受的盛宴中,选手们上演了各种策略对抗、绝地翻盘等操作,让直播间和现场观众大呼过瘾。最终,来自成都的李泽睿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本届大奖赛的冠军。

  据悉,卡游杯英雄对决系列赛事按一般级、竞争级和专业级的三个等级,面向不同年龄层的用户开放了少年组别和通用组别的比赛:面向青少年用户更多为一般级别的比赛,让其展示自己的卡牌技巧和策略;竞争级和专业级则面向水平更高的通用组用户,吸引了众多的职业选手和卡牌爱好者参与当中。

  自2019年首次推出以来,英雄对决以其独特的策略玩法、精美的卡牌设计和多元的IP文化背景,迅速赢得了广大玩家的喜爱。五年来,英雄对决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举办了多次全国大赛,还推出了多种版本和主题卡牌,满足了不同玩家的需求,形成了成熟的活动模式和生态体系,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TCG品牌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奖赛越来越多的选手使用了国漫IP的卡组。《秦时明月》英雄对决系列卡牌,再现了百家争鸣时代的传奇,基于卡牌竞技规则,让墨家、纵横家、儒家、兵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以卡牌关键词形式登场,助力弘扬传统文化。而新推出的完美世界动漫英雄对决系列卡牌,也在本次现场首次亮相。这套卡牌兼具竞技性的同时,以绝佳的编排与画面设计尽显古典意境之美、传统文化之美,让年轻一代在进行卡牌竞技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在英雄对决竞技的活动中,卡游亦着力保护未成年选手。卡游坚持倡导健康娱乐理念,向参赛者传递卡牌的文化、娱乐、社交、竞技属性,引导青少年选手杜绝沉迷、适度娱乐。竞技活动参与也要满足一定门槛,如严格限制参赛玩家的年龄等,同时明确要求青少年要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大多数备战环节,全程需要家长的监督与支持。

  一场场对抗激烈的智慧比拼,让“英雄对决”充分发挥了“智力体育竞技”中兼具文化气息与脑力对抗的特点。同时,以卡牌竞技这种新兴的娱乐社交形式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卡游已经摸索出日渐成熟的模式。未来,卡游将继续引领卡牌行业的创新发展,深度挖掘卡牌这一潮流消费品的文化承载、收藏价值、社交属性、竞技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价值体验。

梨花教育:2024英雄对决卡游杯全国大奖赛圆满收官,展现智力体育竞技新魅力

  • 防治网暴有了专门法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8月1日起施行

    防治网暴有了专门法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8月1日起施行

  • 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