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6月25日电 (冯玲玲)6月25日是中国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近日,笔者来到安徽省合肥市,探访自然资源部建部以来启动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省级节约集约用地试点。

  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方成介绍,试点一年多来,安徽省耕地面积较上年增加20.18万亩,连续三年保持净增长;“地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土地资源)下降5.5%,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开发区土地建成率、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分别提升4.6%、3.5%、5.4%。

  地处合肥市国家级高新区的中安创谷项目,是当地通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打造产业创新升级的示范项目。在中安创谷科技园,一座座现代化写字楼环湖而建。据了解,该项目总占地15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实现了全球路演中心、运动中心、美食中心、托幼中心、人才公寓等全要素配套服务设施混合利用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

  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芳称,园区严格落实工业区块控制线管理、规划条件管控和产业准入,按照“集中设置、功能混合”原则安排公共配套设施,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目前,中安创谷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去年实现亩均产值7141万元、亩均税收208万元。

  “合柴1972”文创园是合肥市网红打卡地标,也是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典型案例。该片区原是合肥柴油机厂区和一部分城中村(含棚户区),随着城市发展,其原有功能已无法满足周边区域需求。2019年,合肥市政府采用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方式,将其改造为集文化创意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合柴1972”文创园。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指出,针对该片区整体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的痛点,改变过往“成熟一块,出让一块”的单地块开发模式,实施统一规划、片区收储、整体供应,推动片区系统综合开发。不仅通过引入艺术展览、数字媒体、文化传播、设计服务等新业态企业实现了老厂房活化利用,还在片区内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停车场、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补齐片区功能短板。

近日拍摄的安徽省合肥市“合柴1972”文创园一角。 冯玲玲 摄

  “合柴1972”开发运营公司滨湖集团总经理李锐锋提到,目前该片区出让土地834亩,出让收入约38亿元。合柴文创园建成区已解决2000余人就业,2023年营收达3.5亿元。

  另一种做法是“用存量换增量”。合肥市长丰县采用这种方式,在保障比亚迪合肥基地用地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据悉,长丰县通过整合下塘镇、双墩镇9宗低效利用土地共1123亩,连同周边新批准征收的2795亩土地,供应给比亚迪一期项目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

  比亚迪合肥基地厂区通过自建高架轻轨交通体系,不仅实现了人员和物料在厂区内高效运转,也极大地节约了厂区交通道路用地。厂区主要生产工艺车间建造高度普遍在20米左右,并按生产需要设置了部分三层结构,通过建设大跨度高标准工业厂房,实现向空间要效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

  低效用地再开发带来良好经济效益。截至2023年年底,比亚迪合肥基地一期项目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约50万辆,年产值达600亿元。据测算,比亚迪合肥基地一期、二期、三期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近2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不低于3000亿元。(完)

【编辑:刘阳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原执行主任: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有悖常理

  比亚迪始终坚持“造物先造人”的核心人才发展理念,致力于搭建一个多层次的学习型组织,覆盖技术、营销、运营、综合四大岗位领域,建立线上、线下多培训渠道,通过面授、案例研讨、活动拓展、技能比武、项目研讨等多种创新培训与培养方式,持续提升公司人才竞争力。

  “明日之星应届生训练营”,是一项始自公司创业初期(1998年)的传统人才培养项目,以促进和提升明日之星的企业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业务理解度、职业素养和岗位实战能力等为内容线,以高管引路、大咖分享、导师辅导、线上学习、文化活动、岗位实践等为方法线,充分彰显比亚迪对应届生培养与选拔的高度重视。

  此外,比亚迪2017年就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博士后人才培养,2023年已在深圳、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培养博后精英,打造科创先锋,为比亚迪发展创新注入高端人才的核心元素和科创动能。

  2023年比亚迪营收6023.15亿元,同比增长42%,净利润300.4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研发投入399.18亿元,同比增长97%。此外,比亚迪拥有100多个专业的检测实验室,具有4000多项检测能力。比亚迪目前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1400亿!在研发上比亚迪敢投入,大力投入,为技术创新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比亚迪培育新质人才,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高质量、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比亚迪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工业领域,比亚迪通过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实践平台,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也期待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进入新能源行业,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和发展贡献更多的积极贡献。(中国网)

梨花教育:硕博比例超7成,看新能源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梨花教育:硕博比例超7成,看新能源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 梨花教育: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五周年:“向海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梨花教育: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五周年:“向海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 梨花教育: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加速打造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区

    梨花教育: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加速打造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区

  • 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