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白酒健康因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健康因子在白酒中含量很低,饮酒白酒达到其发挥功效的剂量,往往需要过量饮酒。显然,这是得不偿失的。

  那么,是否存在某些白酒中的健康因子含量高,即使适量饮酒,也能发挥健康因子的功效?

酱酒为什么更健康?

  近些年,酱酒消费人群持续扩大,适量饮用的前提下,很多消费者饮用酱酒后最大感受就是“不上头、不刺喉、不伤胃”。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曾说:“酱香型酒是很好的酒种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待认识的成分。这些已日趋被业界和消者认可。”

  近年来,关于酱酒健康属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酱酒饮用后的舒适体验以及独特的健康属性,正在被研究人员用科学的方式剖析清楚。

  以酱酒中有机酸的功效和作用为例。2020年,国台数智酒业集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首次对以国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饮后舒适度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有机酸风味为提升酱香白酒饮后舒适度的关键酒体成分,并对主要有机酸风味乳酸等物质对酱香白酒饮后舒适度影响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此项研究表明:乙酸、乳酸等有机酸对酱香白酒饮后代谢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有机酸加速了白酒中乙醇分解代谢速度。

  此外,“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还在国台国标酒挥发性组分中检测出30多种萜烯类化合物,主要以单萜和倍半萜的形式存在于酒体中。萜烯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与其他化合物协同作用还能发挥镇痛作用。

  这些萜烯类化合物从何而来?

  今年,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联合天津科技大学研究发现,国台酒中的萜烯类化合物大多数来自于酿酒原料,一部分来自于大曲微生物代谢合成,还有一些来自于其他物质转换而成。

  酱酒的健康属性与其独特的酿酒工艺息息相关。茅台镇正宗大曲酱酒酿造技术,可以说是世界上蒸馏酒中绝无仅有的独特工艺。以国台酒为例,其酿造方式顺应天时,一年一个生产周期“端午踩曲,重阳下沙投料”,历经八次摊凉及加曲堆积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的复杂生产过程。

  区别于其他香型的白酒,酱酒在酿造过程中的制曲、发酵、馏酒等环节均有着独特的标准,“三高三长”正是国台酒的特色。“三高”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工艺。高温制曲,制曲温度高达60℃以上,微生物新陈代谢带来了大量的代谢物,使得香气成分变得丰富;高达50℃的堆积发酵有利于酒精、氨基酸等物质的生成,使香味物质进一步转化;馏酒温度在40℃以上,比其他香型白酒的馏酒温度高了近15℃。减少了挥发性较强的硫化物和其他低沸点的刺激性物质,更多地保留了不易挥发的高沸点香味物质。独特的酿造工艺,让酒体中有益精华更多,无益成分更少。

  目前,越来越多科研人员正在挖掘酱酒健康属性的科学机理,包括最出名的健康因子是如何产生的。

最出名的健康因子是怎么产生的?

  2000年,中国著名白酒专家季克良发表一篇文章,名为《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贵州茅台》。文章里详细介绍了茅台酒酿造技艺和诸多优势。其中提及茅台酒有含有“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四甲基吡嗪”。

  四甲基吡嗪是中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烘烤香气、甜香,是中国白酒中的重要香气化合物,具有疏风止痛、理气、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在酱香型、芝麻香型等白酒中都检测到四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已经成为白酒中健康因子之一,越来越为大众所了解。

  在众多香型白酒中,酱酒中四甲基吡嗪含量最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国酒》一书中写到:在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药香型、兼香型、芝麻香型、老白千香型白酒中均有存在,含量在1至53020毫克每升之间,在酱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

  四甲基吡嗪还有个特点,就是不需要过量饮酒,只需要摄入较少剂量四甲基吡嗪时,就能发挥功效。《国酒》一书中记载: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四甲基吡嗪在0.1毫克每升时,即显示出增强免疫活性的作用,而四甲基吡嗪在上述香型白酒中的浓度都远高于此浓度,其增强免疫活性不容小视。

  作为最出名的健康因子,四甲基吡嗪是怎么产生的?目前,对吡嗪类物质的生成途径,就是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反应。早在1962年,就有日本研究人员在发酵豆制品“纳豆”中分离得到四甲基吡嗪,并首次发现是其中的枯草杆菌通过生物合成获得四甲基吡嗪。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产吡嗪类物质,尤其是四甲基吡嗪的微生物主要以芽孢杆菌为主。

科学认识微生物,阐述白酒健康因子

  近些年,健康白酒的酿造和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门。白酒是微生物的复杂的代谢产物,白酒中众多健康因子的主要来源就是微生物代谢产生。谈论白酒健康功效除了健康因子的挖掘外,对于这些物质的产生,也就是背后微生物的代谢机制,同样需要探明清楚。

  近年来,国台等众多酒企在酿酒微生物方面持续加大研究,逐渐探究出了酿造国台酒、酱香型白酒的优势菌种共有1073种,并且数量还在不断攀升。根据对微生物的认知,国台的科研团队摸清了酱香型白酒发酵进程微生物的演替规律。比如,在国台酒四轮次发酵中,粟酒裂殖酵母、拜尔接合酵母、库德里亚兹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及乳酸菌率先发动大量繁殖,推动酿酒进行,进入窖池七天后,粟酒裂殖酵母则一骑绝尘,发酵结束时,乳酸菌又成为唯一优势物种。

  为了能维持良好的酿酒微生态,酒企就必须研究酿酒微生物的习性、为其生存创造适宜的环境。国台创始人、国台数智酒业集团终身荣誉董事长、创新生产力总师闫希军曾说:“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给这些看不见的酿酒大师做好‘保姆’工作。”

  白酒作为传统食品,其第一要务应该是保证安全,并有益于消费者的健康,向“风味与健康”双导向发展是中国白酒的新趋势。而白酒健康文化普及的滞后,阻碍了白酒产业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白酒的酿造方式是多微共酵。科学认识各种微生物在白酒中的作用,阐明白酒中复杂物质的来源,挖掘健康属性的科学机理,推动健康饮酒、文明饮酒,将让更多人认识杯中的白酒。

  温馨提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 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 g,孕妇和儿童青少年应忌酒。

  参考资料:

  1、孙宝国.国酒.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孙宝国,黄明泉,王娟.白酒风味化学与健康功效研究进展,中国食品学报,2021;

  3、马露娟,程敏,康颖倩.白酒对机体局部水平影响的研究,酿酒科技,2022;

  4、季克良.我与茅台五十年.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

  5、龙亚飞,赵益梅,冉光耀,胡智慧,张春林,吴德光.中国白酒中健康因子四甲基吡嗪的研究进展,酿酒科技,2023;

  6、徐岩,吴群,范文来,朱兵峰.中国白酒中四甲基吡嗪的微生物产生途径的发现与证实,酿酒科技,2011;

  7、郭学武,范恩帝,马冰涛,李泽霞,张煜行,张志民,陈叶福,肖冬光.中国白酒中微量成分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20;

  8、胡智慧,陈方,郭雪峰,赵腾飞,罗贞标,吴德光.白酒中健康因子2,3,5,6-四甲基吡嗪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中国酿造,2024;

  9、赵晴,王明月,唐平,王炼清,卢君,陈叶福,郭学武.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萜烯类化合物及溯源分析,食品与发酵工业,2024。(来源:贵州日报)

梨花教育:微生物在白酒中留下了什么“健康因子”?探秘国台酒中的健康物质

  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充满寓意的故事:王尔、张衡、马均一行三人冒着浓雾行路。结果,一人平安无事,一人患了疾病,一人死亡。众人不解,平安无事的人解释:“我喝了酒,而生病的人吃了食物,死去的人空腹。”  这个故事被...

  日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增至40项。同时,我国还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投入6亿元,支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一批高水平的保护、管理、展示项目也加快实施,有效保护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自然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增至19项。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有效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面积达7.9万平方公里,涵盖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等上百个自然保护地,实现了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的有效保护。

暑运客流稳中有增 “流动的中国”彰显活力

  今年暑运自7月1日启动以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稳中有增。交通部门优化细化服务,保障旅客便捷出行。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进入暑运以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稳中有增,日均达1.7亿人次,同比增长2.6%。

  一批高铁新线投入运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避暑游、亲子游、研学游、毕业游等客流持续增长。暑运前开通的兰张高铁兰武段将甘肃武威接入全国高铁网,暑运期间,武威地区铁路旅客到发量同比增长近六成。连接池州和黄山的池黄高铁串起了长三角高铁大环线,沿途县域景区的辐射半径随之扩大。

  铁路部门结合各地风土人情,推出特色旅游专列,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选择。

  今年暑运,全国民航旅客运输总量有望达到1.33亿人次,日均旅客运输量达215万人次。随着对我国免签旅游目的地国增加,暑期出境游市场看涨。截至目前,国际客运航班已恢复至2019年的近八成。业内人士表示,暑运出行数据显示出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全力保障,“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

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4.9万亿元

  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4.9万亿元,同比增长5.6%。海洋船舶工业延续良好发展态势,海船新承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超24%、31%和23%。海洋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至枣阳段工程隧道全部贯通

  记者8月4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随着穿越秦岭的最后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专用隧道——全长6.03公里的商山隧道贯通,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至枣阳段工程全线105条隧道全部贯通。该段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输送天然气250亿立方米。

梨花教育:各领域多行业新进展、新突破 “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

央视网消息:8月4日,《新闻联播》报道了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暑运客流稳中有增、海洋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领域多行业新进展、新突破,“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

梨花教育:全球邮轮业复苏步伐加快

  全球邮轮业复苏步伐加快(国际视点)  一些国际机构近期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全球邮轮业呈现稳定复苏趋势。国际邮轮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邮轮客运量达到3170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7%,2024年整个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

梨花教育: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好“关键小事”

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好“关键小事”(财经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金...

  数据显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累计新增安排专项债券11.35万亿元,支持补短板、惠民生领域建设项目9万个左右,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去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绝大部分项目都已开工建设;今年安排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着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及支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与此同时,积极财政政策注重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今年的预算安排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卫生健康等四个领域的财政支出合计占比近50%;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不断优化,2022—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约30万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财政部将不断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梨花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优化财政政策供给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1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财政政策供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数据显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累计新增安排专项债...

  今年正值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十周年。大运河作为“活着的遗产”、“流动的文化”,其世界遗产共包含85处物质遗产点,沿岸拥有17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BMW中国文化之旅”再次升级,将18年来已被验证行之有效的非遗保护创新举措,在大运河流域继续推广。

始于情感,忠于责任,传承点亮未来

  2024“BMW中国文化之旅”以“始于情感忠于责任传承点亮未来”为主题,聚焦学习、推广大运河文化传承,采取创新行动助力公众参与,助力提升公众认知。本次文化之旅共分三个部分:非遗赋能、文化探访和发布旅游攻略。

  探访将深度傍河而兴的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古运河穿其而过,滋养孕育了沿岸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其发展历史也直观反映了大运河对于沿岸聚落格局与演变的重大影响。项目通过城市文化论坛、实地研学、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探讨并传播助力大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将发布《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遗产自驾攻略》。

  赋能非遗传承人。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的教授们将和非遗传承人共同探索并赋能古老的技艺走进现代生活。“BMW中国文化之旅”将遴选并资助十位来自江苏省、浙江省苏绣、云锦、蓝印花布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非遗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与清美教授“一对一”共创具有非遗元素的文创品,助力大运河非遗“美起来,活起来”。例如,传承宋代技艺、曾作为皇家贡品的王星记扇和起源于中国蓝染的蓝印花布等非遗技艺,展现了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和东方审美韵味,是“活”起来的文化遗产,也是运河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历久弥新的绝佳例证。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大运河申遗发起人单霁翔先生作为“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文化交流大使在探访过程中,在文化沙龙中进行了主题演讲。对于大运河世界遗产的保护,单霁翔先生指出:“申遗的目的是保护,保护的目的是传承。大运河是‘活着的遗产’、‘流动的文化’,面对这样一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我们都是‘求知的少年’,要学习、传承大运河蕴含的智慧,让传承成就未来。”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张维国表示:“大运河生动记录着国脉与文脉的世代赓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立足新时代,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命题。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凝聚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文化保护,使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唯有责任为先才能行稳,唯有长期主义方能致远

  企业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进入中国30年来,宝马坚定奉行“家在中国”理念。2005年起,宝马开始践行企业社会责任,20年来持续为中国社会贡献价值。2008年,宝马中国与华晨宝马建立了中国汽车行业内首个企业公益基金-宝马爱心基金。该基金由华晨宝马和宝马中国注资,并携手宝马爱心车主和宝马经销商联合成立,聚焦四大企业社会责任公益项目:BMW中国文化之旅、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BMW美丽家园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BMW童悦之家,为中国重大社会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在宝马爱心基金的加持下,“BMW中国文化之旅”18年来长期致力于中国非遗保护,探访了24个省及直辖市,6大国家级生态保护实验区,资助并赋能培训了近1000位非遗传承人,并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了“BMW-清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唯有责任为先才能行稳。无责任、不豪华是宝马的价值观。宝马非常自豪加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的保护,这体现了宝马珍视传承与文化多样性,并通过文化交流联结人与世界的文化承诺。‘家在中国’意味着读懂中国,理解中国。”

梨花教育:2024“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保护公益项目”正式启航

  日前,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宝马爱心基金资助,由宝马中国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文化保护教育公益项目”正式启程,项目将为期三年,重点聚焦大运河沿岸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2024“B...

  一批高铁新线投入运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避暑游、亲子游、研学游、毕业游等客流持续增长。暑运前开通的兰张高铁兰武段将甘肃武威接入全国高铁网,暑运期间,武威地区铁路旅客到发量同比增长近六成。连接池州和黄山的池黄高铁串起了长三角高铁大环线,沿途县域景区的辐射半径随之扩大。

  铁路部门结合各地风土人情,推出特色旅游专列,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选择。

  今年暑运,全国民航旅客运输总量有望达到1.33亿人次,日均旅客运输量达215万人次。随着对我国免签旅游目的地国增加,暑期出境游市场看涨。截至目前,国际客运航班已恢复至2019年的近八成。业内人士表示,暑运出行数据显示出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全力保障,“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

梨花教育:暑运客流稳中有增 “流动的中国”彰显活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暑运自7月1日启动以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稳中有增。交通部门优化细化服务,保障旅客便捷出行。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进入暑运以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稳中有增,日均达1.7亿人次,同比增长2.6%。  一批...

“小包裹”撬动全球大市场

  “中国智造产品海外‘圈粉’”“足不出户畅享全球购”……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得到蓬勃发展。现在,每天约有900万个“小包裹”往来于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让消费者“购全球”更加方便快捷。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有多快?数据是最好的证明。过去5...

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当好政民互通的“连心线”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光明日报记者 孟歆迪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上海12345话务受理大厅,每天数百名话务员亲切的声音此起彼伏。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寒冬还是酷暑,一通通或着急或困惑或怒气冲冲的电话总会从上海的角角...

江苏“一次挂号管三天”受益群众59.89万人次——“小切口”惠及就医“大民生”

  光明日报记者 杜倩 苏雁   “如果患者因当天不能完成检验检查,或不能获取报告尚未完成诊疗,3日内(含就诊当日)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就诊不再收取挂号费……”5月7日起,江苏全省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